刘恒,也就是汉文帝,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贤明君主。他治理国家的方式,主要是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,这被称为“无为而治”。不过,“无为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遇到需要管理的时候,他还是会果断采取行动的。
在这二十三年的汉文帝统治期间,最让他烦恼的事情就是边境上的匈奴问题……
匈奴的灾难
汉朝和匈奴之间的仇恨,要从刘邦的一个兄弟说起。在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功臣中,有两个同名同姓的人,一个被称为“兵仙”被封为齐王,另一个则被封为韩王。
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,我们通常把这位韩王叫做韩王信。
汉朝建立后,韩王信也是其中一位非皇族出身的诸侯王,他被封为韩王,负责守卫太原及其北部地区。
汉朝刚建立的时候,内蒙古那片地方还不是我们的地盘,那是后来才慢慢占下来的。当时,太原已经是边疆了,再往北走,就是匈奴的地盘了。
那时候,匈奴正处于扩张阶段,冒顿单于早就盘算着带领军队去占领更多的土地。
刘邦明白这一点后,就让韩王信往北边移一些,以防止匈奴的侵袭。
韩王信觉得自己挺能行的,他对刘邦说:“咱们搬家干脆搬得远一点,您说的地方还不够北,我想去更北的地方。”
起初,刘邦打算让韩王信留守晋阳,但韩王信执意要移师马邑,刘邦也就没阻止他。
冒顿单于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,立刻带领军队出征,将马邑团团包围。
韩王信写信请求刘邦支援,但刘邦并不打算出手相助,其中原因颇为复杂,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韩王信当时没等到救兵,匈奴那边又抛来橄榄枝。为了保命,韩王信只能选择投靠匈奴。
当刘邦得知韩王信投敌的消息后,他非常高兴,立刻率领大军前来“平叛”。
韩王信战死了,匈奴也撤走了,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。
刘邦把原来韩王信的地盘给了自己的儿子刘恒,后来刘恒成了汉文帝。
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,刘恒只是一个普通的代王,负责管理代国,抵御匈奴的侵扰。
他和匈奴的矛盾早就开始了,到了刘恒成为皇帝时,匈奴的问题更是让他烦恼不已。
汉文帝受母亲薄太后影响很大,他的母亲教导他尊崇“黄老之学”,开始实行“无为而治”的政策。
汉文帝当政期间,大幅度降低了税收,并减少了劳役,推行了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。
为了确保百姓的平安,汉文帝命令尽量避免打仗,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的事情,一般不采取军事行动。
可是匈奴依然不改恶习,经常来找麻烦。
要是汉文帝不理他们,这些人就会冲进中原地区,到处烧房子、杀人、抢东西。
如果汉文帝想要赶走他们,就要多派人手,但是要多派人手的话,就要多征兵,老百姓肯定不愿意。
汉文帝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,为了百姓的安宁,他只能让边疆的士兵们辛苦一些,坚守阵地。如果实在守不住了,撤退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虽然这么说,但是那些守护边疆的战士们,一个都没有退缩。他们坚守在城池里,誓死不让匈奴军队向前一步。
即便城池暂时丢失,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,汉匈边境也会不断地发生摩擦,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。
汉武帝当上皇帝后,汉朝才开始反击。开始时只是小规模的反击,等霍去病长大后,便开始大规模反击了。
以前非常嚣张的匈奴人,在霍去病面前彻底不敢胡来了。
霍去病只打了六年仗,但就把匈奴打服了,匈奴再也不敢和大汉正面冲突了。
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,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,匈奴就能早一点消亡了。
衰落与分化
霍去病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后,匈奴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,内部矛盾日益加剧,有些部落连饭都吃不饱了。
他们原本过着游牧的生活,但现在没有了适合游牧的环境,日子根本没法继续下去。
在汉宣帝统治时期,他是汉武帝的曾孙,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主动提出归顺,再也不敢与汉朝对抗。
当下的匈奴部落已经分成了好几个小部分,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首领。
有些人为了得到粮食,愿意向汉朝低头称臣;而有些人却宁可离开家乡,远走大漠深处,也坚决不肯投降。
最终,他们分裂成了两部分,一部分向北迁移,另一部分则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。
虽然匈奴已经没有能力再影响汉朝,但逃走的北匈奴却盯上了丝绸之路。
丝绸之路是个重要的贸易通道,要是让匈奴人随便抢夺,会损害汉朝的尊严。因此,在汉元帝的时候,大将军陈汤带领军队再次前往西域,对抗北匈奴。
当时北匈奴已经逃得很远了,但陈汤仍不打算放过他们。陈汤就在这个时候说出了那句 famous 的话:“侵犯我强大汉朝的人,即使远到天涯海角也要惩治!”
陈汤最终追上了北匈奴的郅支单于,彻底消除了匈奴带来的祸患。
后来,汉元帝把王昭君许配给了呼韩邪单于,两国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友好起来。
匈奴人让整个汉朝感到头疼,主要是因为他们变化莫测,难以捉摸。
汉元帝统治时期,不仅给他们粮食,还为他们安排了妻子,但他们仍然心存反叛之意。
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政权后,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的战乱。有些人看到了这个机会,想趁乱捣乱,结果又把人分成了南北两派。
完全散去
光武帝刘秀登基后,南匈奴再次归顺,而北匈奴则再次逃跑了。
北方局势复杂,鲜卑人已经崛起,他们和匈奴是死对头,这仇恨还得追溯到汉朝初年。现在北匈奴就像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,只能向西北逃走。
在和帝统治的时候,大将军窦宪率领军队出击,迫使北匈奴向西迁移,一直驱赶到欧洲。对于欧洲人来说,这完全是陌生的威胁。尽管匈奴人面对汉军时显得无力,但在对付欧洲人时却轻松得多。
匈奴在欧洲无人能敌,给那里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严重破坏,欧洲人觉得他们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。
留在中原地区的南匈奴,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不少好处。匈奴人借此机会进入中原,建立了前赵政权,这个政权最终灭掉了司马懿家族建立的西晋。
刘渊是前赵的创始人,他的母亲是汉朝的公主,父亲是匈奴的贵族,这么说来,他和汉朝的皇族也有点亲戚关系。
自从匈奴人进入中原后,他们和汉人、鲜卑人就开始融合了。各个民族相互交融,已经密不可分了。现在,中原已经没有纯正的匈奴人了。
匈奴人不见了,或者说他们到处都是。
但是,难道真的就找不到真正的匈奴人后裔了吗?这也不见得。
之前我们提到,那些去欧洲的北匈奴,到了欧洲后情况非常糟糕,当地居民都对他们非常反感,自然不会主动和他们结婚。
这些匈奴人由于内部纷争越来越多,逐渐变得弱小,最后被欧洲各国联合打击,只剩下少数人,勉强建立了一些小国。
如今要想找到最正宗的匈奴人,只能到这些国家去碰碰运气了。
2024配资查询网站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